巴州往事:第三百四十五章 決策與控制 線上閱讀

邱洪道:「我的那一手爛字,不管怎麼練習,都趕不上蠻哥。」

王橋道:「不是讓你練到書法家的水平,以你現在年齡,基本不可能成為書法家了。你是去當秘書,寫得基本過得去就行了。要練書法,沒有訣竅,多臨貼,練一段時間,自然就有收益。」

邱洪接受了這個觀點,求教道:「蠻哥是書法家,我諮詢一下。我這個情況學顏體,用什麼字貼?」

王橋道:「從大多數人的選擇來看,肯定是選多寶塔。多寶塔是顏真卿中年時書法還未達到頂峰時寫的,風格比較平正,更適合初學者上手。當然也可以直接從顏勤禮入手,直接感受顏體字最精華的風格特徵。你兩本都買來,選自己最喜歡的那本。」

聊了幾句書法,雙方約定在星期六把其他四位在昌東的選調生聚在一起吃頓飯,選調生們本是同根生,就要互相幫助。

放下電話,王橋又想了想李寧詠的事情。如今距離彭克案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風波基本停歇了。王橋心情平靜下來後,很難忘記在彭克案最困難的階段遭受到邱家冷遇的情景,直至最後邱寧剛過來攤牌,李寧詠不接電話。想到這些事,王橋就對李寧詠以及邱家失去了好感,也沒有了興趣。若是說有興趣,也就是在夜深人靜時想想往日床上的快樂時光。

如今,他並不想將邱家當成敵人。只是徹底地不想成為其家族中的一員。

下午上班時間,王橋來到了宋鴻禮辦公室,準備談一談鄧建國交待的事。這事很重要,必須求得宋鴻禮的支持,要提前通氣。

王橋道:「今天中午華書記談了基層組織建設的事情,我思來想去,覺得這應該是今年城關鎮工作的一個亮點。」

宋鴻禮中午小睡了一會,仍然覺得有些乏,沒有完全清醒。道:「基層組織建設是老生常談,年年都在提,沒有什麼新意。也很難做出什麼新意。」

王橋道:「不僅僅是華書記提起這事。春節前市委鄧建國副書記曾經想來調研,後來未成行。據鄧書記的秘書給我講,當時鄧書記主要是來調研基層組織建設。」

宋鴻禮道:「你與鄧書記的秘書熟悉?」

王橋道:「鄧書記的秘書邱洪以前在陽和鎮當黨政辦主任,我在城管委當副主任的時候。垃圾場鬧事成了家常便飯。我三天兩頭跑到陽和,與邱洪見面時間很多。後來邱洪考調到了市委宣傳部,鄧書記選秘書,恰好把他選中。我剛才和他通了電話,他說鄧書記想把城關鎮列為基層組織建設試驗點。」

「是這樣啊。」宋鴻禮是經驗豐富的基層老領導,立刻意識到這事的重要性,他靠在沙發上想了一會,「這個題目貌似簡單。實則很難,基層組織建設年年都在喊。要弄出新意又有實際效果談何容易。華書記應該聽到風聲,所以中午吃飯才大談基層組織建設,我是有點遲鈍了,沒有反應過來。」

王橋道:「我估計在鄧書記很快就要來調研,我們得在調研時有點思路。」

宋鴻禮道:「光在辦公室坐着想不出招數,你要趁着這一段時間把全鎮村居(村委會、居委會)跑完,人代會在三月開,也得做些準備。在跑村居時,可以真心實意地聽聽意見。如果我有空,就陪你一起跑。」

在談話時,不時有機關幹部想過來匯報工作,見到王橋在與書記談事,便站在門外等待。

談完鄧書記的事,王橋在離開辦公室前,又問了一句:「後天就要競崗,宋書記有什麼特別要求沒有?」

宋鴻禮道:「今年大家都很規矩,幾個刺頭被打整兩年後現在也變得老實了。所以今年沒有特別要求,大家各投各的票,用不着集中了。相信大家的智慧和眼光,應該有一個相對公正的結果。」

城關鎮搞的「中層幹部競爭上崗、一般幹部雙向選擇」總體來說還是公平的,雖然分為a票和b票,但是投之時都是不記名的、秘密的,而且當場唱票,當場公布。

領導幹部的a票主要用於決定中層幹部能否成功上崗,如果大部分班子成員針對某個幹部投下否決或支持票,按照a票的權重就能輕易決定競爭上崗能否成功。

中層幹部競爭上崗成功之後,雙向選擇則更容易控制。

這就等於宋鴻禮掌握了一個核武器,平常都可以不用,只是威攝,關鍵時候則能發揮作用。今年宋鴻禮明確「沒有特別要求」,則意味着對所有幹部還是滿意的,沒有特別需要提上來或者弄下去的人。在這種情況下,能否競崗成功就要看競崗者自己的本事了。

城關鎮這種搞法比起有些鎮顯得公平。很多鎮在競爭上崗時是成立評分組,由一級班子組成評分小組,多數幹部則根本沒有發言權。

城關鎮將所有人都納入了投票範圍之中,這樣得出的結果更容易讓人信服。但是宋鴻禮具有豐富的基層經驗,a票權重就能讓全員投票時得到黨委政府的有效控制,不至於失去對全局的控制。

如果有的中層幹部在a票全投情況下都競爭不過對手,則說明群眾基礎太差,就順勢讓群眾力量來糾正黨委決策。

城關鎮這一套決策機制是由宋鴻禮親自製訂的,順應了潮流,符合組織部門用人選人規則,又始終把握了行動主動權,很有些水平。

這一套辦法有一個前提,就是宋鴻禮本人權威足夠,能夠與絕大多數班子成員達成一致。如果遇到一山不容二虎的情況下,這個辦法就未必管用。當然。也有同志對這一套辦法有爭議,提出憑什麼領導a票權重就要高一些。宋鴻禮在會上明確回答過這種觀念:「領導就是領導,權重高一些天經地義。否則誰願意當領導,你不服,有本事你也當領導。」

給宋鴻禮溝通後,王橋回到辦公室,財政所長趙梅早就等在辦公室。

與趙海聊完,緊接着社會事務辦的同志又過來匯報工作。

匯報工作的人一個接着一個,轉眼就到了五點鐘。王橋頗有耐心地聽着部下們匯報,並不時發問。聽匯報與調研都是了解情況的一種辦法,同等重要。在一次次聽匯報的過程中,也是逐步深入了解工作的一個過程。

城關鎮是管着主要城市人口的大鎮,真要管事,事情多得讓人頭昏腦漲。一個人永遠干不完所有事。所以必須要善於當好一個組織者和決策者,聽匯報也是決策和組織重要前提。

到了接近下班時間,當郭達要進來時,王橋站起來伸了個懶腰,道:「你就不要來湊熱鬧了,明天聯繫一個村,我們到村里走一走。」

郭達道:「王鎮想到那個村?」

王橋來到城關鎮以後,幾乎所有的村都去過一遍。只是有的村沒有吃飯,有的村吃了飯。他想起青橋村江老坎的美味雞湯,有點嘴饞,道:「我們上班後就到青橋村,不用到辦公室,就到家裡,然後帶我到青橋村各社走一走,光是坐在村辦公室沒有用。」

郭達很快與江老坎聯繫好,確定了見面的大體時間。

王橋又來到宋鴻禮辦公室,道:「明天書記有空沒有,我想抓緊時間跑一跑村,明天暫定青橋村。」

宋鴻禮戴上眼鏡,翻了翻辦公桌前的記事本,道:「不行,明天我要到人大開會。我是人大代表,又是人大主席,縣人大的會可不敢缺席。青橋村江老坎我們一起見過,你自己去就行了。」

早上,王橋起得很早,在球場打了一會球,就到菜市場轉悠。

他在菜市場轉了一圈,發現菜市場的雞皆為雞場養的雞,並不滿意。又沿着外圍轉了一圈,發現有幾處賣土雞的,提起來看一看,這些土**爪粗、頭大,更像是仿土雞,不是真正土雞。正要失望之時,看到了一個老太婆背篼里有一隻雞,頭小、體型緊湊、胸腿健壯、雞爪細,這就是真正的土雞了。

王橋將這隻土雞抓在手裡就不放,道:「你這是在哪裡養的?」

老太婆道:「屋後面有一片竹林,放在竹林裡面養。」

王橋也不還價,付錢就提了土雞回到家裡。他在家裡寫了一會字,等到上班時間,就給郭達打電話,讓其帶車在電力家屬院門口來接自己。

郭達和趙師傅來到電力家屬院時,遠遠地看到英俊高大的王橋鎮長手裡提着一隻雞,這個形象讓人覺得挺彆扭,很搞笑。

「王鎮,你怎麼提一隻雞。」郭達不解地問道。

王橋道:「上次到江老坎家裡去,他煮的雞湯太好喝了。今天我們到他家,讓他提前把雞湯熬上,我們享享口福。」

郭達笑道:「王鎮,你想吃雞,直接叫江老坎殺一隻就行了,我還第一次看到鎮長提着雞下村,這事傳出去,江老坎要被嘲笑的。」

王橋不以為意,提着土雞炫耀,「這雞是真正土雞,絕對是在山坡上過慣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才能長得這麼漂亮。」

到了江老坎家裡,江老坎無論如何也不要這隻土雞,臉紅筋漲地道:「王鎮,你這是瞧不起我,到我家裡來,居然還要提雞。」

王橋笑道:「上次喝了雞湯,饞得我口水長流,經常都在想。你別囉嗦,我是專門選的土雞,快點燉上,中午好喝酒。」

江老坎不停搖頭,道:「沒有這種搞法,都是我們提雞到城頭,哪裡城裡人提雞到農村。」

王橋道:「我是走人戶,走人戶怎麼能空手。如果不是走人戶,就要在辦公室談事了。」

江老坎見推脫不過,就吼道:「堂客,把雞殺了,小火熬起。」

王橋道:「我們到青橋地盤走一圈,別在家裡談。」

江老坎道:「那王鎮是想看草,還是看花?」

王橋理解江老坎的意思,道:「那就先看有問題的。」

江老坎道:「我們到一社去。一社在山邊,前年鎮政府鼓勵多種經營,鼓勵大家養羊,每養一隻要給獎勵,把大家養羊積極性弄起來了,很多人還到信用社貸出不少款,結果去年一場病,羊子死了大半。現在一社養羊戶都在罵政府害人。」

郭達是了解這個情況的,道:「這事怎麼能怪政府,明明是技術不過關。」

江老坎道:「農村人不講這些,是政府叫我們養的,現在虧了,政府就要賠起。王鎮,一社走不走?」

王橋笑道:「這就是草?沒有什麼大問題嘛,有什麼不敢,我們就先到一社去走走。」

江老坎又道:「一社有三分之二不通車,要靠走路。」

王橋道:「論走路,你們沒有幾個能走過我。走了路,回來喝雞湯更香。」

當王橋、江老坎來到一社後,一社的人聽說新鎮長來了,一窩峰就聚在院子裡,要求解決養羊的損失。

(第三百四十五)(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