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九 · 萬章上 · 七 線上閱讀

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1),有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於有莘之野(2),而樂堯、舜之道焉。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系馬千駟弗視也。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3),一介不以取諸人。湯使人以幣聘之(4),囂囂然曰(5):『我何以湯之聘幣為哉?我豈若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哉?』湯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6):『與我處畎畝之中(7),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吾豈若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哉?吾豈若使是民為堯、舜之民哉?吾豈若於吾身親見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8),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聖人之行不同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吾聞其以堯、舜之道要湯,未聞以割烹也。《伊訓》曰(9):『天誅造攻自牧宮(10),朕載自亳(11)。』」

【注釋】

(1) 割烹:切割、烹調,指當廚師。

(2) 有莘:古國名,在今河南陳留。

(3) 介:即「芥」,草。比喻極輕微的東西。

(4) 幣:帛。

(5) 囂囂:自得其樂的樣子。

(6) 幡(fān)然:反過來。幡,通「翻」。

(7) 與:與其。畎(quǎn)畝:田間,田地。

(8) 內:同「納」。

(9) 《伊訓》:《尚書》篇名,已佚。今本《尚書》中的《伊訓》是偽古文。

(10) 造:開始。牧宮:桀的宮室。

(11) 朕:伊尹自稱。載:開始。

【譯文】

萬章問道:「有人說,『伊尹通過自己當廚師來向湯求職』,有這事嗎?」

孟子說:「不,不是這樣。伊尹在有莘國的郊野耕田,而喜愛堯、舜的道理。不合乎義的,不合乎道的,即使把天下當俸祿給他,他連頭都不回一下;即使有四千匹馬系在那裡,他也不會看。不合乎義的,不合乎道的,一根草也不給人,一根草也不取於別人。湯打發人用幣帛聘任他,他自得地說:『我拿湯的聘禮幣帛幹什麼?這難道比得上我獨處田野之中,由此來喜愛堯、舜的道理嗎?』湯多次打發人去聘任他,後來他翻然改變了態度,說:『我與其獨處田野之中,由此來喜愛堯、舜的道理,我何不如使這個君主成為堯、舜一樣的君主呢?我何不如使這些老百姓成為堯、舜時候的老百姓呢?我何不如自己親眼看見呢?上天生育老百姓,就是要使先知者喚醒後知者,使先覺者喚醒後覺者。我,是天下百姓中的先覺者;我將用這道理來使這些百姓覺悟。如果不是我來使他們覺悟,那還有誰呢?』他想到天下的百姓、男男女女有不能獲得堯、舜的恩澤的人,就像是自己把他們推到水溝里去一樣。他就是這樣自己承擔天下的重擔,所以找到湯,用討伐夏桀、救助百姓的道理遊說他。我沒聽說過自己不正而能使別人端正的,何況是屈辱自己來端正天下呢?聖人的行為是不一樣的,有的疏遠君主,有的接近君主;有的離開,有的不離開;歸根結底都要使自己乾乾淨淨。我聽說他用堯、舜的道理來向湯求職,沒聽說通過自己當廚師來求職。《伊訓》說:『天的誅伐是從桀的牧宮裡開始的,我從商都亳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