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吏(七五同人) - 第2章

拉棉花糖的兔子



  雲雁回也是後來才知道,他們當時居住的慈幼莊是當地商人女眷做的慈善事業,這年頭窮人若是養不起孩子就溺嬰或遺棄,慈幼莊專門收養這種孩子,聘請身體健康的婦女進行哺乳、照料。

  雲雁回如今的娘,也就是那個胖婦人口中的鄭娘子生完孩子後,就進了那兒工作。

  但是現在,由於生意失利,東家只得把房、地折現,還要奔外地去,鄭娘子就此失業,結清工錢後被宣告,半月後這裡就要易主了。

  更慘的是慈幼莊裡的小孩,這裡統共有二三十個孩子,東家自顧不暇,何況是他們。

  住在其他院子裡的小孩雲雁回不知道,但是和他住一塊兒的九個小孩或是被領養走,或是去富人家做僕婢了。

  至於剩下沒去處的,正是之前關心過雲雁回的女孩和她抱着的男嬰,一個五歲,另一個五個月,走路都會平地摔的年紀。

  鄭娘子雖然吃住在工作單位,但實際上她自己有家,並沒有發生雲雁回想象的流落街頭的情況。

  當鄭娘子把少少的行禮打包好,抱着雲雁回離開的時候,那小女孩抱着男嬰,站在門後邊含淚看着他們。

  這幾日雲雁回聽鄭娘子叫這倆便知道,女孩叫雙宜,男孩還沒有個大名,都叫他小寶。說起來連這個名字,都只是慈幼莊沿用的,有最小的孩子了,小寶就成了那個孩子。

  雲雁回趴在鄭娘子肩頭看了個滿眼,心裡不好受。他們相處只有幾天,但作為一個裝着成年靈魂的人,他着實不落忍。

  但是他既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不全,又沒有能力,所以即便想聖母也沒門兒。

  鄭苹走了幾步,眼淚掉了一路,回頭看一眼他們,再看一眼,最後抱着雲雁回大哭起來。

  這時候,雙宜抱着小寶跑了過來,抱住鄭娘子往她懷裡擠。

  雙宜嚎啕大哭,「娘,娘!」

  雲雁回也有點心酸,大概在這小孩的眼裡,雖然從沒叫過,但一直照顧他們的鄭娘子和母親沒什麼差別了。

  鄭娘子抱着他們哭了一場,最後一抹眼淚,堅定地說:「跟娘走!」

  雲雁回先被擠出一身汗,然後又被鄭娘子的聖母光輝閃瞎了眼。

  ——

  鄭娘子原來的工作單位慈幼莊所在地約莫算是城鄉結合部,他們搭了一道順風牛車,又步行了四十分鐘左右後,才看到了城市。

  鄭娘子覺得很驚奇,平日裡雁兒是最嬌氣的一個,但是今日意外的懂事。她要抱着小寶,雁兒便與雙宜步行,但是一聲累都沒喊過。興許,是分別的緣故吧。

  鄭娘子不曉得,雲雁回在現代時每天扛着攝像機出去採訪,周末都不得閒,無論上山下鄉還是城市裡的大型活動,一跑就是一天,都不在話下。

  現在身體雖然變小,體力不足了,但是意志比普通小孩堅定多了,不至於哭臉。

  這幾天的日子讓雲雁回以為自己穿到了一個很窮的時代,但是當他們進了城之後,他才知道,這個時代不但不窮,而且挺富裕!

  城市裡人口密集,和現代都市也許比不了,但至少人人都穿着得體,世界不是想象中那樣灰撲撲的,甚至十分的多彩。

  市盈羅綺,無數酒旗招搖。

  這是一個很富有的時代!

  雲雁回甚至看到街上有外國商人在做生意,本國的商人穿着也頗為華美。根據云雁回的歷史知識,他判斷這個時候至少是宋朝了,否則商人的地位不會這麼高。

  隨即從路人口中聽到的「東京」「汴梁」之類的詞語更是確定了他的想法,這裡是宋朝的都城汴梁。

  一瞬間,眼前的畫面就和記憶中的名畫《清明上河圖》對應上了,古畫中的一切都鮮活起來,周圍的場景也都融入了畫卷,令雲雁回莫名的心情激盪。

  想來穿越這回事,既是他倒霉,也是他的運氣,這個世界上有幾個人能跨越千年目睹真實的宋朝都城呀。

  雲雁回目不轉睛地盯着街市上的一切看,雖說根據穿越定律,反穿回去的情況基本不可能出現,但是他也忍不住像立馬就要離開一樣,拼命欣賞這座對他來說古老又嶄新的城市。

  雲雁回這個樣子一點也不稀奇,街上沒人會多瞧一眼,因為雙宜和他一樣,還有很多第一次來汴梁的外地人也是這樣,為這座繁華的都城驚嘆。

  鄭娘子帶着他們,一路就奔到了開封府衙附近,得虧鄭娘子給小孩們一路介紹過來,還指着一地兒告訴他們那就是開封府的後牆,然後轉個頭就說,咱們家就在這兒。

  雲雁回又驚了,他以前去河南開封旅遊過,要知道,開封府被稱作南衙,就是因為它在皇宮南邊兒,所以鄭娘子家和皇宮隔得也不算太遠!

  雲雁回的心情一下子晴朗了,我們家在首都三環內有房,我怕誰!

  空無一人的房子雖然不大,但是好歹齊整,可能家裡曾經境況也不錯,還有一個籬牆圈起來的小院子,家具也不少,雖沒什麼值錢擺設,但比起空空蕩蕩的慈幼莊要好多了。

  ——當然了,聽鄭娘子和別人的對話,慈幼莊以前也不這樣,是隨着東家生意江河日下才落下去直到關閉的。

  不過雲雁回覺得有些奇怪,按理說古代都是一大家子一起住,再不濟,他應該有個「爹」吧?還是說家裡其他人也像鄭娘子之前一樣,在單位吃住?

  雲雁回正在思索之際,那邊鄭娘子卻是沒有急着打掃衛生,而是先歇息一會兒,讓小孩們坐在床上,她自己則從衣櫃裡拿出了筆墨紙硯,開始寫信。

  雲雁回故作不經意地溜達到鄭娘子旁邊,扒着她去看信。鄭娘子果然不以為意,萬萬想不到他是認得字的。

  鄭娘子的字只算得上是工整而已,但是想想古代女人的地位,尤其是平民大多是文盲,就知道這已經很了不得了,也側面證明了他們家以前境況的確不錯。

  至於信的內容,是寫給鄭娘子的丈夫的,即「雲雁回」的父親。從信上看,鄭娘子的丈夫不知因何故離開之後,就杳無音訊兩年多——難怪她能自己做主把小孩帶了回來。

  古代山高路遠,通訊不易,鄭娘子寄出去的信一直沒有回音,誰也不知道她丈夫發生了什麼事,但她也沒有放棄寫信。

  雲雁回在現代時少年與父母相處少,後父母早逝,他從來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怎麼來的。但是在這裡,他明白了這個與自己相同的名字的寓意,這寄託着鄭娘子的期盼。

  也許有一天,帶走一封封書信的鴻雁會回來,送回她在等待的人的音訊。

  在信的最後,鄭娘子落款,一個字:苹。

  雲雁回心道,看來這就是鄭娘子的閨名了,鄭苹。因為穿越之前,雲雁回的年紀和鄭苹應該差不多,所以他在心裡已經用名字稱呼她了。

  鄭苹寫完信之後,大家也休息過氣來了。她便起身帶着這些小孩,到隔壁去敲門。來應門的是個三十歲上下的婦人,一見到鄭苹就滿臉可憐,表示自己已經聽說了慈幼莊的事情。

  鄭苹則稱呼其為胡三姐,讓孩子叫她三嬸。感謝她在自己不在的時間幫忙看房子,又介紹了一下,自己帶了兩個孤兒回來。

  胡三娘小聲對鄭苹說:「女孩兒倒是可以留下來照顧你家雁兒,男孩還是趁早找個人家送出去吧。」

  「多謝三姐,我會打量的。」鄭苹沒有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道謝之後,又說明自己剛回來,什麼都沒有置辦,要借些柴米。

  從胡三娘那裡借了東西,鄭苹便回去做飯,先吃飽好再計較。

  以前在慈幼莊的時候,因為孩子多,鄭苹也是採取叫大孩子管着小的的辦法,所以她很放心的讓雙宜先管着兩個弟弟。

  雲雁回乖乖坐着,本來不需雙宜操心,小寶也在睡覺,偏偏雙宜湊過來,猶猶豫豫地問雲雁回:「雁哥兒,我問你句話……」

  雲雁回茫然地看了她一眼。

  雙宜問道:「你喜歡我不?」

  雲雁回沒想那麼多,非常天真地回答:「喜歡呀。」

  就這些天看來,這個小姐姐對弟弟妹妹都很好,友愛兄姐,關心長輩,堪稱一個溫柔賢淑的古代小美女。

  雙宜這個小哭包卻又哭了起來,眼淚撲簌簌流下來。

  雲雁回:「……」

  他做什麼了嗎?

  雙宜抽抽搭搭地說:「我,我不想做雁哥兒的媳婦兒,雁哥兒,我給你做妹妹好不好,你,你叫小寶給你做媳婦兒吧……這樣也好,我們兩個都可以留下來了。」

  雲雁回:「…………」

  雲雁回看了一眼一臉天真無邪的小寶的小嘰嘰,一陣無語。

  然後雲雁回回想了一下,記起來先前胡三娘好像是和鄭苹說了句可以把雙宜留下來照顧他。

  他發誓,他都沒有原來想到那句話在宋朝的意思連小孩都知道,他自己都沒那個意思呢!原來指的是叫雙宜做他的……童養媳?

  雙宜幼稚的話讓雲雁回很想安慰她,但是考慮到慈幼莊其他這個年紀的小孩話都說不囫圇,他要是條理清楚地說上長句子安慰雙宜,恐怕不妥,思慮再三,只吐出兩個字:「好的!」

  雙宜一下子破涕而笑,抱了抱雲雁回。

  雲雁回被雙宜抱着,心道,想啥都沒用,最後啥都得看鄭苹這個唯一有工作能力的人,也不知道支不支撐得起首都的消費……

  

第3章

鄭苹的立身之本

  雖然想改善伙食,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雲雁回現在作為一個幼兒,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家裡唯一能掙錢的人,鄭苹,心裡充滿了擔憂。

  不過事實上雲雁回是想太多了,的確,在古代很多行業婦女都受制於性別無法從事,大多只是操持家務,卻不代表家裡沒男人就養不起三個小孩了。

  雲雁回擔憂的目光在鄭苹把緙機搬出來後,瞬間轉變成了狂喜。

  偉大的古代勞動婦女!

  緙機,鄭苹居然會緙絲!

  雲雁回在現代時採訪過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找了很多資料,採訪時還現場了解了,觀看緙絲手藝人工作,記憶深刻。

  緙絲是一種絲織品,其織法獨特,耗時久,價格昂貴。上等的緙絲作品,稱得上是一寸緙絲一寸金,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這是皇室專享的織品,民間會這種技藝的人都不多。

  歷史上緙絲的大盛時期,正是現在,宋朝。因為宋朝皇帝的審美,導致緙絲作品從實用、裝飾轉變為了藝術性更強,大量採用書畫作品為原樣。

  雲雁回採訪的那位手藝人,完成一幅緙絲作品用時少則數月,長則以年計,而其本身對於書畫也有且必須有很深的理解。

  至於鄭苹……在鄭苹畫樣子時,雲雁回看了一下,她好像只打算緙一條絲帶而已,技法單調,而且花紋單調,即使叫雲雁回這個外行看,也沒有什麼新奇之處。

  而不止是緙絲,就算是一般的繡品要賣出要價錢,藝術創造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如此來說,以緙絲的耗時,和這絲帶的大小、價值……想靠鄭苹緙絲過上好日子好像不太可能。

  雲雁回有點點失望,也是他之前高興過頭了,都忘了想,有那本事鄭苹還去慈幼莊打工做什麼。再說了,要緙出比較大的作品耗時太久,回本慢,根本不適合他們家。

  不過雖然沒法致富,好歹也不用擔心餓死了,以鄭苹的手藝,和北宋這個時代富裕的程度,足以養活大家。

  而且除了緙絲,鄭苹還會刺繡,她把雲雁回、雙宜和小寶帶回來後,除了買東西就沒出過門,每天端坐在家裡刺繡。

  雲雁回現在乖得很,雙宜可以幫忙照顧小寶,所以鄭苹能夠全心工作。

  隔壁的胡三娘經常來鄭苹家一起做繡活兒,白天來,晚上也來,但是也常自己帶燈火,算是和鄭苹平攤燈火錢。

  胡三娘過來一般都帶着她七歲左右的女兒,一開始還會把小兒子也帶來。但是,她兒子和雲雁回差不多大,特別能折騰,總愛去鬧小寶。小寶一被鬧就哭,害得鄭苹不好幹活。

  尤其這個時候雲雁回在旁邊還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都看得到,她兒子還尿褲子呢,雁哥兒就會自己解手,完了還特別愛乾淨的洗手擦乾。

  所以這樣有了兩三次後,胡三娘便不好意思把兒子也帶來了,都讓她婆婆帶。

  胡三娘的女兒就安靜很多了,她跟在胡三娘旁邊是學習刺繡的,自己也些碎布頭練習。鄭苹就讓雙宜和她一起,玩一會兒練習一會兒,自己則和胡三娘一面閒談一面做工。

  就是從胡三娘和鄭苹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里,雲雁回得知了一些訊息。

  比如鄭苹當初去慈幼莊工作就是胡三娘介紹的,當時鄭苹生完孩子,家裡沒男人,自己一個人帶孩子睡都睡不飽,也沒時間做繡活,沒有收入。於是去了慈幼莊,那裡幾個婦女可以照應着,還包吃住。

  現在鄭苹手頭的活也有胡三娘介紹的,汴梁繁華,需要繡品之處多了去了,汴梁繡娘的作品也隨處可見,從店鋪的望子到行人身上的新裝,她們的作品裝飾了整個汴梁。

  汴梁甚至還有街巷是專門做刺繡買賣的,住了很多繡娘。胡三娘她們做的繡品也是送到那兒去,之後鄭苹的緙絲作品也得在哪裡找銷路。

  還有,現在的時代大約是北宋中期——緙絲的轉變及大盛,是在北宋晚期。現在緙絲作品雖然仍以實用或裝飾為主,但已經有了往更高層次發展的趨勢,只是還沒有普及化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