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跡在武俠世界的道士 - 第4章

中原五百

  李志常道:「師弟拿劍來。」

  無常劍在手,李志常心中進入無喜無悲的境界,如井中之月,將周圍一切都映照在心中,他的靈覺提升到極致,一草一木、一花一樹甚至連池中魚兒吐泡的聲音都瞞不過他。倏忽,李志常人劍合一,化為一道白光,似雷動於九天之上,前面侍衛大喝道:「護駕。」

  話音未落,李志常仿佛憑空消失一般,然後一陣金鐵交割之聲,劃破長空。

  尹志平看到一道白光閃過,再聽得一聲劍鳴,暗贊李志常這一劍當真是冠絕當世,心道:「平時也沒怎麼見師兄練劍,怎麼劍法這麼好。」

  可是李志常這一劍居然沒有成功,被人擋住了,雖然是身體擋住的。卻還是擋住了。卻不知李志常心中更是詫異,他這一劍發出不光是速度極快,劍鳴中還帶有道家無上玄功攝人心魄,平常人絕對無法反應過來。哪知這小太監居然能不受影響,在這電光火石之中,擋住了。

  小太監身上穿有內甲,雖然無常劍無堅不摧,還是被阻礙一下。隨後躥出三道鬼魅般的身影,拔出細劍朝他刺來,速度之快、出劍角度之狠辣超乎想象。

  李志常在如此險惡情況下臨危不懼,收回劍再出,比剛才還要快,最可怕的是這一劍仿佛一剎那化為三道劍光、分別接住三道來襲的劍影。這是道家至高無上的劍術『一氣化三清』,這招對內功要求不高對身體負擔卻是極大,即使李志常如今用出來也十分勉強。李志常擊退三人,不敢戀戰,喝道:「分開走。」

  此時『雨花塘』一帶,燈籠火把照耀已如白晝,別處殿所的護衛得到訊息,也都紛紛趕到。兩人身法雖快,卻逃不過人多眼雜,早有數人發見,高聲叫喊,追將過來。尹志平心中暗罵:「你們這批膿包,不追奸徒,卻追好人。」

  一時間對李志常怨念頗深,好在長期被李志常作弄,他的輕功倒是練得極好,咬牙拔足飛奔,幾名武功較高的護衛迫得近了,尹志平卻是不傻,剛才手上還剩了一把果核,他沒甩,此時正好派上用場。只聽得後面「啊喲」連聲,倒了數人。餘人不敢迫近,眼睜睜的瞧他躍出宮牆,逃得不知去向。尹志平逃出宮門,黑燈瞎火,慌不擇路認定一個方向出去。

  這時身後忽然有人說道:「前面那小子,站住。」

  尹志平吃了一驚,怎地背後有人掩來,竟然毫無知覺,尹志平猶如驚弓之鳥,慌忙回頭同時一招『紫電穿雲』出手,但是只見說話的是個中年乞丐。可是他一招使出,那還收得回來,幸好來人武功極高,一下子就抓住他手腕,讓他動彈不得。這人一張長方臉,頦下微須,粗手大腳,身上衣服東一塊西一塊的打滿了補釘,卻洗得乾乾淨淨,手裡拿着一根綠竹杖,瑩碧如玉。尹志平見他行動奇特,心知有異,不敢怠慢,陪笑道:「不知前輩抓住我有何吩咐。」

  言下甚是恭謹。中年乞丐笑道:「你們兩小子真是有膽識,居然敢跑到金國皇宮刺殺狗皇帝。」

  尹志平心中更是有底,有些不確定道:「前輩可是洪幫主當面?」

  中年乞丐正是北丐洪七公,鬆開他的手,驚訝道:「沒想到你這小子還有見識?」

  尹志平心中鬆了口氣,取下面具,擦了擦腦門上的汗,小心翼翼的說:「在下師兄經常給在下提起,自從重陽祖師羽化後,當時武功最強的就是你老人家。」

  洪七公笑道:「少給老叫化戴高帽子,這麼說來你們兩個小娃娃是全真教的了。沒想到全真教除開老頑童外,又出了人物,相比之下老叫化的徒子徒孫當真是差遠了。」

  尹志平憨笑道:「哪裡哪裡,在下微末之技哪能入得洪幫主法眼,不知洪幫主可知道在下師兄現在何處?」

  洪七公卻是有些古怪道:「你說那小子,武功當真不錯,不過你師兄被皇宮的老怪物盯住,恐怕一時半會脫不了身。」

  尹志平有些着急道:「皇宮中還有高手。」

  洪七公擺擺手「沒事,那老怪物雖然厲害,卻被老叫化傷了肺脈,不能長久動武,你師兄要逃開還是容易得很。」

第十章

激戰

  李志常躍出宮牆,突然發覺背後有種陰冷的感覺,他不敢回頭,全力運行玄功,可那種陰冷的感覺如同附骨之疽怎麼也擺脫不掉。

  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一直到城外,差不多離燕京足有十里之地,李志常剛才用出『一氣化三清』的劍招逼退敵人,又不停氣逃出中都,心神疲憊,他心知難以擺脫後面的敵人,乾脆不在逃跑,在這理順氣息,到時是戰是逃都有把握。

  此處明月當空,寂靜無人,足可做決戰之地。本來他以為不一會那人就要到來,他正好以靜制動。哪知過了半刻鐘,才看到遠處慢慢走來個六十歲左右的老頭。

  李志常看他服飾,居然是個太監,大為意外。須知太監因為身體殘缺,很難練成上乘武學,這人能從皇城跟他到這,武功決然不在他之下,實乃異數。而且此人居然能料到他在此調息,沒有急速迫上來,反而是慢慢過來,顯然他是在這段路途中也調理好氣息。

  李志常心中是憂喜參半憂的是,對方果然不是易與之輩,看破他的盤算;喜的是對方沒有直接過來,武功決然沒有臻至絕頂,要不然絕對會趁他停住時直接追過來。這番鬥智鬥力,其中兇險只有他們二人清楚,即使之前兩人未曾蒙面,心中也自有成數。

  那老太監面色蠟黃,弓腰曲背,不住咳嗽,似是身患重病。慢慢走到李志常近處。老太監尖聲尖氣的道:「全真教的?」老太監也只是隨口一說,到底刺客是誰的人,在他看來這自然是皇上說了算。他只需要盡力把這人抓回去就是了。

  李志常緊握住無常劍柄,面無表情,當然他帶着面具,就算有表情老太監也看不到。卻見那老太監彎着腰,身子動了一動。李志常卻暗道好快,原來這老太監在這身子動了動之間,已經連續出手七次,只是他速度太快,動手之後馬上回到原處,才造成這種效果。幸好李志常靈覺遠甚常人、一身橫練功夫已經有了火候,才能避開要害。

  即便如此,他臉上面具剛才也被逸散的勁氣破碎,在月光之下,如刀削的英俊面龐滿是凝重。

  一時周圍一片寂靜,李志常連一口大氣也不敢喘。李志常緩緩拔出長劍。甚至連一分多餘的動作都不敢做出,只要他稍有異動,便會露出破綻,在老太監這般高手中露出破綻就等於死。

  老太監又咳嗽一下,嘆了一口氣道:「你這樣的少年,又為何這麼急着遇上我,不然二十年後天下又要多出個王重陽。」

  李志常明知危機已迫在眉睫,卻也忍不住笑道:「瞧你這樣子是不久前被人傷了肺脈吧,而且年紀又這麼大,都不知道還能活幾年,不安安靜靜在皇宮等死,何苦大半夜陪我出來賞月。」

  老太監咳嗽兩聲:「年輕人不知天高地厚。」一張臉卻有些潮紅,突然間人影一晃,手作劍指向李志常疾刺。老太監三十年前武功大成之後,便自信天下再無敵手,什麼中原五絕他都認為是吹出來的,那是因為他不出宮門,才讓這些人豎子成名。哪知前幾年,皇宮御膳房中進入個高手,被他發現。

  皇宮潛入如此高手,他當然忍不住動手,結果那人一身功夫之剛猛,簡直聞所未聞,千招之後他終於不是敵手,中了一掌。好在那人走之前說他是金國人武功又這麼高,他本不該留下他的性命,但是這幾天吃皇宮許多美食,過意不去,便只傷了他。但那人功力簡直參透造化,雖然皇宮有無數珍貴藥材,但還是在治好傷後留下病根。這是他平生奇恥大辱,這次被李志常挑了出來,如何不怒。

  李志常說那兩句話,原是要惹他動怒,但見他衣袖微擺,便即刷的一劍,向他咽喉疾刺過去。這一劍刺得快極,老太監若不縮身,立即便會利劍穿喉。但便在此時,李志常只覺左頰微微一痛,跟着手中無常劍向左盪開。卻原來老太監出手之快,實在不可思議,在這電光石火的一剎那間,他已用指甲臉上刺了一下,跟着縮回手臂,用手指彈開了李志常這一劍。

  幸虧李志常這一劍刺得也是極快,又是攻敵之所不得不救,而老太監大怒之下攻敵,不免略有心浮氣粗,這一指才刺得偏了,沒刺中他的人中要穴。老太監手中竟然用血肉之軀一指之力,將無常劍直盪了開去,武功之高,當真不可思議。

  李志常大驚之下,知道今日遇到了生平從所未見的強敵,只要一給對方有施展手腳的餘暇,自己立時性命不保,當即刷刷刷刷連刺四劍,都是指向對方要害。老太監身子越轉越快,一團人影在月光下滾來滾去。無常劍中灌滿真力,風聲大作。老太監卻不發出半點聲息。

  兩人也不知過了多少招,李志常手臂都微感酸麻,突然李志常突然大為警覺,一道細微的黑影朝他左目襲來。此刻既已不及擋架,又不及閃避,百忙中長劍顫動,也向老太監的左目急刺,竟是兩敗俱傷的打法。幸好交手間勁力布滿全身,李志常眼皮一閉,那細小事物,堪堪刺破眼皮。

  原來是根繡花針,繡花針餘力已消從他眼皮落下,又被兩人真氣攪得粉碎。李志常更不敢分神,想到久守必失,他大河一身,全身肌肉鼓起,如同黃巾力士,身子硬生生拔高一截。左手如同蒲扇般大小,一掌之下鎖定住老太監氣機拍了下去。這是十三太保橫練的秘招『法象天地』,以他現在修為用出來還十分勉強,不過這種情況下只有搏命了。

  這至剛至陽的一掌下來,老太監果然無法躲避,老太監雙掌推出,只得硬接這一掌,李志常只感覺到一股綿綿不絕的掌力,不斷化去自己這石破天驚的一掌。暗道:「好厲害的道家綿掌,這老不死的練得是道家功夫,怎麼可能?」

  李志常本來以為這老太監只是身法鬼魅,真實功夫未必就高出他多少,哪知對方就連練氣功夫看來也在自己之上。要知道李志常年輕氣壯、血氣方剛,這一掌不僅蘊含他全部真氣,更是和一身外功結合,就是山中青石巨岩,這一掌下去也給劈開了。這老太監年老體衰還有暗傷在身,居然硬生生接了下來。簡直是可畏可怖,可敬可佩。打到這李志常也不禁對老太監好生敬佩。

  就連最厲害的招數都奈何不了老太監,李志常自然不敢戀戰。兩人掌力相消,各自震開。李志常大喝一聲,老怪物看我這一招『奪命連環三仙劍』,老太監暗道:「不好,這小子要搏命。」

  只見李志常將全身功力都運到了劍上,呼的一劍,當頭直劈,連出三劍,全是拼命的架勢。

第十一章

破廟

  好個老太監,李志常往前遞一劍,老太監就退一步,劍尖離老太監身體始終差那麼一分。就這麼一份卻猶如天塹、不可逾越,老太監身為一派武學宗師,自然清楚李志常這三劍過後,劍勢必然回落,畢竟李志常不是神仙,還能在這一波一波攻勢中無限拔高自己的氣勢。

  「不對!」老太監不可置信一般,李志常的人和劍已經消失在眼前,他仔細尋找,發現李志常已經在十幾丈開外,還沒等他下定決心李志常的身影已經融入茫茫夜色,不可分辨。

  老太監心知即使能擊敗李志常,要殺他卻是千難萬難,他在方寸之地輾轉騰挪天下幾乎無人可敵,但是長途奔襲之下也比李志常好不到哪去,暗道:「罷了!」

  老太監本來是北地大戶人家的子弟,那是正是金國和宋國戰爭最激烈的時候,熟話說病過如匪,他家家大業大,在這亂世之中自然成了肥羊。那年他正好九歲,遇上兵災家破人亡後,流離失所,最後入了皇宮。因為他很小就受到教育,所以識字,機緣巧合下被派去看守從宋國擄掠而來的古玩典籍,也是他機緣所致,從典籍之中翻到許多殘缺不全的道家練氣功夫,這些道家武學卻是當年北宋一位奇人黃棠編輯道藏,留下的心得。他稀里糊塗照着上面練,這上面的武功也是七零八碎殘缺不全,他有些練得通、有些又練不通,機緣巧合下居然練就一身鬼魅般的功夫。只是他家人早已不知死活,自身又成了太監,所以乾脆就在皇宮終老。如今金帝完顏璟就是他看着長大的,之前金國內部傾軋十分激烈,父子相殘、兄弟之間禍起蕭牆,全靠老太監或明或暗擋去無數強敵,才護得完顏璟這幾十年平安。

  且不提老太監回宮復命,李志常擺脫老太監之後,也不知道該往哪去。短時間內返回中都也不太現實,李志常心中不由的有些喪氣,對於刺殺皇帝這種事也沒有那麼熱衷了。他心中從不藏事、想到什麼就去做,但又沒有執念,其實頗有些赤子情懷,符合道家『一切全是緣法,清淨虛無』的妙詣,才能在道家武功上突飛猛進。可是月滿則盈,遇到瓶頸時他反而少了那種求道者不惜一切的堅定,所以成就也十分有限,即使地球抱丹那次不出現意外,到最後精神見空不空那一步他也基本上邁不過去。但凡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都有打破一切的決心,如同臨濟錄說的那般「你如欲得如法見解,但莫授人惑。向里向外,逢着便殺。逢佛殺佛,逢祖殺祖,……始得解脫。」

  未來如何,李志常懶得去想,正好前邊有個破廟,他這一夜先入皇宮後又逃出來和老太監打了一場,此刻見到有個容身之處,竟然困意如潮湧,跌跌撞撞闖入廟中,倚着佛像睡了過去。一覺醒來,東方已白。李志常想象往常一樣運氣行功,突然發現自身渾身經脈阻塞,真氣難以運行。想要行動,卻是四肢軟綿綿的十分無力,想起昨晚強行用出法象天地這一招,傷了經絡,估計一月之內都別妄想動用真氣。同時肚子裡咕咕地響個不停,也覺餓得厲害。

  他坐起身來,只好靜待恢復氣力,去找點吃的。沒到中午,忽然下起雨來,淅淅瀝瀝的,一陣大,一陣小。他昨日衣裳破碎,此刻四面漏風,倒突然覺得有些冷。李志常心知這時正是盛夏,即使此刻下雨,他也不該覺得冷應該覺得涼快才是。李志常凝神內視發現經脈中不知何時盤旋起一縷縷陰寒真氣,並逐漸吞噬他自身真氣壯大。李志常暗道:「這可難辦了,沒想到那太監如此厲害,竟讓我一時不察中了暗算。」昨夜他實在心神疲憊居然沒有檢查自身,今天起來又被經脈阻塞吸引去注意力,一時間略過體內的異種真氣,這才讓它有些尾大不掉。

  突然間雨聲中傳來一陣踢噠、踢噠的腳步聲,正是向這廟走來。那人踐踏泥濘,卻行得極快。李志常吃了一驚,耳聽得那人越走越近,忙縮身到了佛像之後。李志常這才發現這裡是座觀音廟,暗道:「菩薩啊菩薩,你雖然是佛門中人,不過之前也是元始天尊座下,咱們還是有些香火情,可得保佑我平安無事。」

  腳步聲越近,李志常控制呼吸、連心跳都在似有似無之間。只聽得呀的一聲,廟門給人推開,跟着一人咒罵起來:「狗、日、的,這三個傢伙不知跑到了哪裡,丟下我一個人,又下這般大雨,淋得老子全身都濕透了。」這聲音十分年輕,言語粗俗,李志常想到這人卻是不好相處,還是不要暴露為妙。

  只聽這人口中污言穢語越來越多,罵了一陣,騰的一聲,便在觀音像前坐倒,跟着瑟瑟有聲,聽得出他將全身濕衣都脫了下來,到殿角去絞乾了,搭在南方增長天王的寶劍上,臥倒在地,不久鼾聲即起,竟自睡熟了。李志常此刻真氣不能運行,不然可以起身來點住他的穴道,到時自然不怕對方。過了一會,李志常體力有所恢復,但還是又飢又渴,此時外面雨已經停住。李志常見這人仍舊鼾聲如雷,絲毫不見清醒,便決定起身出去找點吃的回覆體力。他內功雖然失去,一身外公還在,只是如今身體虛弱猶如大病一場,十分力氣使不出半分。李志常輕輕從神像後面悄悄走出來,這才看清楚那人是一個黑衣中年男子,手中握着一把單刀。李志常心道:「果然是個江湖中人。」這處荒山野嶺,李志常說不定還會和這人碰見,此刻這人睡着了,他要殺他也不是那麼困難,只是無冤無仇,要李志常下次毒手,他也做不出。委實作難。

  李志常心道算了,上天有好生之德,自己濫殺無辜與那禽獸何異。李志常遂轉身出門,卻不知不小心踢到什麼東西。那人立刻驚醒,握住單刀來了個夜戰八方,朝周圍亂砍。才定睛看到李志常,道:「怎麼廟裡多了個小乞丐?」

  李志常暗暗自己這一身,想起昨晚上用『法象天地』把衣裳也弄爛了,想到以後這一招堅決不用了,太傷形象。

  那人又叫道:「哦,這個破廟是你住的地方,乞丐住破廟天經地義,我真是聰明?」然後用刀指着李志常道:「喂喂,小乞丐,告訴你,這個破廟被我徵用了,爺爺告訴你,本大爺行不改姓、坐不改名,乃是『黃河四鬼』的老大斷魂刀沈青剛是也!」

第十二章

傷愈

  李志常暗道:「原來是黃河四鬼之一,這人倒是和書上說的一般,是個呆貨。」他自然有許多辦法刺激潛力,倒是不怕這人三腳貓的功夫,只是用來對身體損害極大,得不償失,何況打打殺殺也不是他的風格。

  李志常道:「原來是沈大爺,黃河四鬼之名威震南北,我自然知道。」

  沈青剛喜形於色,他這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在江湖中揚名立萬、出人頭地,此刻聽到連一個小乞丐都知道他的名聲,欣喜之情溢於言表,撓了撓頭道:「你真的知道,沒騙我?」

  李志常道:「那是自然清楚,我還知道,兄台乃是鬼門龍王沙通天門下,那可是頂天立地的豪傑!」

  沈青剛聽到李志常說到沙通天名諱,自然而然胸膛一挺,他武功雖低,對師傅師叔的尊敬卻是發自心底,半分都做不得假。沈青剛收起單刀,向李志常走來,李志常見他一隻手伸過來,想要躲避,不過見他實在不像是有惡意的樣子,這等人最重面子,自己閃開平白傷他面子可是不好,便坦然受之。

  沈青剛拍了拍李志常肩膀,說道:「小乞丐,你很不錯,來來來大爺賞你吃的。」說着從身上掏出個油紙包,從裡面露出幾塊肉乾。李志常也是餓得很了,也不避忌,幾口下去,食物便被嚼碎,送入腸胃,化作能量補充身體。

  沈青剛頭腦簡單,還沒等李志常問他,就自顧自的說起他的事。原來沈青剛是兄弟四個被鬼門龍王沙通天派到中都來,準備投入趙王府門下。他本來是綠林強盜,這下被招入王府做事,在他看來自然是極為有臉面的事,心中好不得意,這時正好有李志常這個看來頗有見識的小乞丐在一側,豈有不炫耀之禮。

  李志常暗暗運使真氣,化解體內異種真氣,一邊側耳傾聽狀,還不時點頭,沈青剛更是說的眉飛色舞,連幾歲尿床的事,也兜了出來。他師傅沙通天脾氣暴躁,對他們幾個不是打就是罵,幾個師兄弟也互相爭鬥,平時也找不到人說話。此刻遇到李志常這個頗為懂事的小乞丐,到時恰得其樂。

  也不知過了許久,李志常站了起來,說了句:「沈大爺你既然武功這麼好,我有一套拳法,打給你看看,你來指點我一下。」沈青剛既然牛皮已經吹了出去,自然不好意思收回來。大咧咧道:「那是當然,你是來給我看看,若是大爺高興了,傳你幾手功夫,保管你一身受用不盡。不過先說好,大爺最擅長的可是刀法,這可是不傳你的。」

  他倒也不完全是傻,到時候牛皮吹破,可以推到他刀法好,拳法嘛就一般般了。李志常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只見他在這廟中一站,頭頂虛空,全身無不協調,一招一式之間極慢,卻又如同溪澗流水,上下承轉無不如意,沈青剛起初看着暗笑道,這小乞丐也不知哪學的野拳打這麼慢,與人動手還沒出完一招恐怕就被人打死了。先前他還怕下不來台階,現在看來確實不用擔心。

  不過沈青剛看着看着,突然就被吸引進去,覺得這拳法說不透的迷人,他不知怎麼就想起在山寨看到那黃河九曲。漸漸地沈青剛也跟着打起這套慢吞吞的拳法,他初始歪歪覺得這拳法打起來十分彆扭,不過有李志常做參照,卻是打的越來越像,身體也越來越舒暢,到後來也不知過了多久,身體冒起股暖洋洋的醇和之氣散遍四肢百骸舒服極了。到後來夕陽西下,照入廟中,他才驚醒。

  再看李志常早已不知所蹤,只見那廟門前,留下一行字——『感君高義,聊贈微末之技,以償萬分。』

  李志常這一套拳法可不是什麼微末之技,這是他結合前生今世的武學,總結出來的一套由外入內的冬宮。須知人徒知枯坐息思為進德之功,殊不知上達之士,圓通定慧,體用雙修,即動而靜,雖攖而寧。不但有打坐修煉的靜功,也有由外而內的動功。這套拳法只要時時勤練,不但可以強身健體,也可由外入內增長內力,實乃不可多得的上乘武學。不過也是因為李志常親授,沈青剛才學的會,是因為適才沈青剛用極其玄妙的心靈感應,調整他的呼吸節奏才成功的。

  所以沈青剛學會這門功夫也算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他倒不知自己得了天大機緣,不過也知道剛才那套拳法練起來大為舒服,日後時時勤練,無意中練得一身上乘武學自是不提。李志常倒不覺得傳沈青剛那門功夫有什麼不對,習武之人有恩報恩、有仇報仇,那才能快意人生,若做什麼都要時時算計,那也太無趣。

  他雖然沒有公布自身武學給天下人練得偉大情操,不過也沒什麼敝帚自珍的想法。武功到了他這一步,其實已經清楚要成為一流高手只需要有上乘武功名師指導就已經足夠,至於要成為大宗師,沒有大機緣、大毅力、大智慧是萬萬不可能的。有的人縱使神刀在手,也成不了刀中之神。李志常傷勢未愈,未防再次遇到不可控事件,乾脆進入燕山深處,找個僻靜處療養傷勢。

  老太監的陰寒真氣固然十分古怪,不過全真教武學乃天下正宗,萬法源流,何況他對自身掌控力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自然可以解決問題。反而他從這陰寒真氣中領悟出一分陰極陽生的道理,對以後進步大有好處。由此一挫折,倒也使李志常意識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老太監有傷在身都能讓他幾乎招架不住,何況傷老太監那人又該是何等境界。

  他心中隱隱明白傷老太監那人應該是五絕之一,不由得暗暗戒懼,中原五絕久負盛名數十載果然不是浪得虛名,即使稍遜一籌的裘千仞恐怕也不是他現在能招惹的。燕山之中古木參天、獼猴成群。奇珍異果數不勝數,李志昌還發現許多草藥,正好用於補氣練血,倒是不枉這辛苦一遭。夏去秋來,萬物蕭索,而李志常傷勢已經痊癒,功力反而經此一役精進一層,算得上因禍得福。

  他這幾個月來,潛心練武,大有長進,自忖即使再遇到老太監雖然不敢言勝,不過自保綽綽有餘。加上這麼久沒有跟全真教通消息,恐怕早已讓人等急了,所以決定出山。

第十三章

歸山

  中都城還是中都城,無論怎麼說,大金國仍舊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度。李志常還是李志常,小王爺也還是小王爺。他們還是再次相遇了,不是在酒樓而是在大街。小王爺依然眾星捧月,這次李志常是孑然一人。

  李志常心道:上次說不久會再見,沒想到卻隔了幾個月。正如李志常看見了完顏康,完顏康也看見了李志常。在時間上二人絕無先後之分。

  完顏康看到李志常,仿佛有點吃驚,他對着身後僕人說了幾句,一個人來到李志常面前。不得不說完顏康容貌俊美,一身錦袍,服飾華貴,內里穿着湖綠緞子的中衣,腰裡束着一根蔥綠汗巾,更襯得臉如冠玉,唇若塗丹,很難讓人心生惡感。完顏康對李志常施禮道:「見過大師兄。」

  李志常在打量着他,完顏康也在打量着李志常。他是金國小王爺自然隱約知道李志常跟幾月前那場變故有關。無論是誰,提三尺之劍,闖入宮禁還能全身而退都足以叫人佩服。幸好他們不是敵人,至少現在不是。在面對可以隨時取自己性命的人面前,完顏康總是很謙虛,這也許跟完顏洪烈的教育有關。『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這是名言也是警句。

  「志平在哪?」李志常沒有問,尹志平是不是見過他,而是問尹志平在哪。這讓完顏康很意外,也讓完顏康更謙虛。完顏洪烈教過他對有本事的人要捧着,對聰明的人要謙虛,在他看來李志常無疑是既有本事又聰明的人,所以完顏康老老實實道:「尹師弟在王府住了一個月,將八卦游龍掌教給了我,另外教了我一套分筋錯骨手。之後他見師兄你還沒有消息,便先去大漠送信。」

  話說那日尹志平和李志常分開後,遇到洪七公,兩人倒是有幾分投緣,相處了幾日,吃遍了燕京城的美食,當然洪七公自然不會付賬,一應花銷自然全部由尹志平代付。尹志平是個好孩子,老老實實交錢。那日兩人吃完後,沒錢結賬,尹志平這才突然想起燕京城有個小王爺師兄,這不是禮下於人當不當師兄都無所謂了,尹志平可恥的將地位再次降低。

  小王爺知道他是同門師弟,自然願意出錢,不過彭連虎等人出身不好,自然看不慣尹志平這個玄門正宗弟子,其實主要是因為上次李志常落了他們顏面,尹志平無奈背鍋。彭連虎等人各自秀了門絕技,尹志平卻沒什麼花哨的功夫,為了不丟師門顏面,只好決定大家相互比劃幾手。好在洪七公暗中相助,尹志平有驚無險將一眾王府高手摺服,完顏康本來是在母親要求下才拜丘處機為師,心中自然不是那麼情願,如今見尹志平都這樣厲害,加上完顏洪烈隱約透露的消息,便有些真心想學全真教功夫。他人又聰明,學東西很快,除了內力不行,拳腳功夫倒是有模有樣。

  李志常道:「既然這樣,我也沒什麼事。如果志平回來,你給他說,我回終南山了。」

  「師兄何必急着走,好不容易見師兄一次,不如好好在中都耍上幾天。」完顏康勸道。

  李志常搖搖頭道:「不必了,我一心清修,喜歡清淨。」

  完顏康又道:「我府中有幾位供奉高手,雖然比不上兩位師兄,不過大家相互交流下,總會有些感悟。」

  李志常不屑道:「都不過是土雞瓦狗之輩。」

  完顏康心道:「上次見面,你還說久仰彭連虎的大名,怎麼這次就變成土雞瓦狗之輩。」當然這話只放在心裏面,他總不好說出來。

  李志常見他還在措辭,笑道:「你是不是想從我這也學一兩套功夫走?」

  完顏康被看破心機,也不尷尬,笑道:「被師兄看出來了。」